盛世访谈|强巴藏佛

w8815-12-10 18:46作者: 雪风

评论0

当我走进中贸圣佳秋拍预展的展厅,一眼就看到穿着黑色大衣的刘钊先生正坐在桌旁,投入地摩挲着那尊王世襄先生旧藏的双色铜释迦牟尼佛成道像。这是厦门藏家蔡先生近几年珍藏,这次好容易舍得拿出来作为本次秋拍的封面,又特别邀请刘钊先生为此尊造像撰写文章。这尊估值1w880万的造像在11月23日下午的拍卖会上最终以2990万的价格成交。

刘钊先生在拍卖预展现场

王世襄先生旧藏双色铜合铸释迦牟尼佛成道像,11-12世纪,帕拉王朝,著录《俪松居长物志——自珍集》

说起刘钊先生,可能他在网络上的名字“强巴藏佛”更为人所知。今年春天,他刚出版了《般若光华——强巴藏佛之西藏及周边地区造像集萃》一书,书中汇集80余尊他的个人藏品精选。这本书花费了他将近3年的时间撰写整理,还特地邀请到黄春和老师撰写序言;作为自序,刘钊洋洋洒洒写了近4万字的“西藏及周边地区佛教造像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化”,俨然一篇研究论文。刘钊自1997年开始收藏造像,至今自他手中过的造像约有3、4百件。其实,回溯起来,他与造像的缘分在更早的时候就已显露端倪,但成为自己热爱并投入的事情,还要等到多年以后。

《般若光华》,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w8815年1月

因父母支边,刘钊出生在青海,12岁之前他都在那里生活。藏传造像在当地知青家中并不稀罕,常被他们小孩子当作玩具。6、7岁时,一天他去母亲的学校,办公室里一位老师正在一尊菩萨佛像头顶打孔,想做成一盏台灯,不过操作起来似乎难度不低。看他喜欢,就索性送给刘钊拿着去玩儿。并没有什么刻意的意识,但这尊佛像就此一直陪伴在他身边,逢年过节,家里人就当作香插使用。

合金铜强巴弥勒佛,13-14世纪藏西地区作品,高16厘米,底宽10厘米

后来,当刘钊对造像萌生兴趣并开始学习研究,才知道这原是尊合金铜强巴弥勒佛。从青海返回山东,再去武汉念书工作,这尊佛像都被他带在身边。大约1997年,入职场近两年的刘钊对于本职工作已驾轻就熟,有一次空闲时候很偶然地瞩目案头的这尊佛像,不知哪里来的灵感,让他突然好奇,为什么这尊佛像的样子和平时去一些寺庙里见过的都不太一样呢,这尊佛叫什么名字呢……起初,他只是想搞清楚这些细小的疑问,于是开始去图书馆查资料,陆续购买相关书籍,而被他最早撞上的一本学术著作就是专门研究古代造像的学者黄春和老师的《藏族佛教艺术研究》。

10世纪帕拉难近母 (强巴藏佛收藏),10世纪,帕拉,高7.6厘米,宽6厘米。本作合金铜单体浇铸,主题构思巧妙,风格罕见,小巧而精致,以不足8厘米的尺寸而能将难近母大战摩醯湿的场景刻画地淋漓尽致。

了解的越多,疑问也越多。在开始研究造像领域的头几年,刘钊几乎看完了国内所有相关书籍。与此同时,他也开始试着购买一些价格不太昂贵的造像,只是那时还没有太清晰的收藏概念,只当作学习的实物资料。时至今日几经筛选,刘钊现在自藏造像有100余件,过手看过的则更多。他偏爱高古造像,像是12世纪之前克什米尔、帕拉等地的,他认为那时的造像较少受世俗制约,更为自由。80年代,国内还很少有人收藏造像,随着信息的开放和交流,尤其是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知识资讯得以更为快速和便捷地传播,越来越多的收藏者开始认识并被造像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在刚结束的保利秋拍上,3尊speelman藏佛像拍出了1.9亿的价格。刘钊断言未来三五年间,造像的市场价格仍会稳健上升。

帕拉铜鎏金不动佛(强巴藏佛收藏),11-12世纪,帕拉。本作单体浇铸,不动佛全跏趺坐于双层莲花宝座之上;脸庞具典型印度人特征;身着贴体僧衣,刻画方式为萨尔那特式,僧袍的衣角搭于左肩之上;两腿之间的衣摆褶皱成扇形,金刚杵横置莲座前方;束腰仰覆双层莲式台座,上层莲瓣圆润饱满,为典型11世纪帕拉风格,底层莲瓣叶形大而扁平规整,时代特征明显。背光后配,帕拉风格,时代略晚。佛像为黄铜铸造;整尊造像比例和当;胎体厚重实沉;通体鎏金,为传世帕拉之不多见者。

在自己的藏品布局上,刘钊则显现出多年外企总经理职业生涯培养出的商业敏感。从审美风格的角度,他收藏自己最欣赏的;同时从市场的角度,他也收藏一些市场欢迎度高、预期上升的。总结多年的经验,刘钊将佛像收藏价值的判断标准归纳为主要的6个方面,藏品的完整程度、工艺的精美程度、年代的久远程度、数量的稀缺程度,以及佛像本身的体量大小(高度)和形象的神格顺序。造像是一个门槛略高的收藏门类,对收藏者来说,不仅对审美、历史、地理等领域的知识有要求,甚至还要了解金属、冶炼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又富含宗教和人文内蕴,相比其他门类,造像收藏的沉淀率也更高,因此决定了这个门类不大会暴涨暴跌。在他看来,“价值在任何时候都不全等于价格,价格是价值的反应,但不一定是唯一、真实的反应。”国内各大拍卖公司的拍卖会,香港艺术周,纽约艺术周……只要时间允许,他基本都会参加,从拍卖行情的变化中可以触摸到市场发展趋势的脉搏,“今年春天的香港艺术周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高端造像的关注重心和话语权中心都在从西向东转移。”

丹萨替广目天王(强巴藏佛收藏),14世纪,西藏,合金铜,原有鎏金及绿松石、水晶镶嵌,高37.5厘米,宽33厘米

刘钊将市场发展作为验证自己判断的参考标准之一,他更希望能够推动国内造像收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众所周知,造像收藏的研究著作多见国外学者,刘钊正在做一个颇有“野心”的计划,他希望将更多的国外学术专著翻译成中文出版,并逐渐形成体系引进。现在,他个人出资购买版权的第一本国外研究著作正在翻译及出版的工作流程中,大约明年付梓发行。至今,黄春和仍是对他影响最为深远的人。刘钊本就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在协助黄春和老师撰写关于元宫廷造像的新书收集实物资料的过程中,他发现有些风格相近而工艺精致程度却达不到宫廷水准,在与黄春和老师讨论及研究后,他提出了“元大都”这一概念,来概括描述这一类造像。现在,“元大都”这一概念已然被造像收藏圈接受并使用。

推荐新闻

论坛热帖第25期-明清陶瓷艺术-精彩选集 中国互联网协会
北京盛藏艺术品有限公司 ©
服务电话:400-813-9977